2018年9月,《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的通知》一纸文件给了公众近距离接触环保的机会。关于垃圾焚烧发电的二噁英排放数据,关于污水处理厂到底是什么样的,关于环境监测设施是如何使用的等,耳闻不如一见。

 

  通知指出,2020年底前,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选择至少1座环境监测设施、1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1座垃圾处理设施、1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定期向公众开放,接受公众参观。

 

  2018年、2019年、2020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四类设施开放城市的比例分别达到30%、70%、100%。

 

  可见的,这两年关于环保设施对外开放的消息也越来越多。环保设施对外开放,既是对各地环保项目的严峻考验,倒逼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是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的保障,以公众监督为支点进行环保宣传教育。

 

  以北京为例,2019年8月,全市已经有41家环保设施单位对公众开放,包括环境监测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电子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处理设施4类。此前,18家开放单位上半年共接待19000余人,虽不算很多,但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槐房再生水厂、北京城市排水集团高碑店再生水厂、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西城区西海水质自动监测站等,都给参观的孩子和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知之甚少到亲眼验证,环保设施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环保教育和宣传平台。尤其是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这种影响会直接伴随年轻一代群体融入更深度的生态文明建设中。

 

  “我以前以为垃圾焚烧发电厂会又脏又臭,没想到整个过程都没闻到一丝异味。”

 

  “次看到这么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起来太辛苦了。”

 

  “以前我们都是把不用的家电卖给过路的小商贩,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以前从来没发现,水资源原来是这么珍贵的。”

 

  “哇,这个机器太神奇了。”

 

  “我以为垃圾处理场都应该又脏又乱又臭的,原来还可以像公园一样。”

 

  环保设施对外开放,让这样的声音更多一点,再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