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大学地表径流泥沙监测项目落实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 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改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林业研究所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前身系中国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1982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 西北林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流失泥沙含量监测仪采用国际的CCD图像传感器加西门子红外传感器研制而成的。小区产流过程观测仪采用ARM技术,可靠性高,稳定性强,比同行使用8位单片机和光敏电阻生产的小区产流过程观测仪性价比高!
【水土流失泥沙含量监测仪原理】
主要用于自然降雨或者人工模拟降雨的情况下,实时在线观测小流量的径流小区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在同一个小区,可根据堰口的数量要求,能够同时提供多18个堰口通道的径流小区的降雨、径流流量、泥沙含量、水土流失含量等数据。本小区产流过程自动监测仪在研发生产中考虑了同行的测量不准确的特点,特将传感器部分改造成一组发射,三组接收,加权求值的算法,使得我们的小区产流过程观测仪采集高。同时,采用先进的32位ARM技术,使得系统在运行中比使用的8位51单片机做成的小区产流过程观测仪运行速度快,可靠性性高。
【水土流失泥沙含量监测仪性能】
1、 全天候无人值守,超声波以及光电传感器 综合技术自动测量数据。
2、 工作管理数据采集存储主控机可本地存储大量的数据,可在现场通过RS232、RS485、CAN接口就地数据,CAN接口通讯可达10KM。
3、具有上位机计算机上实时监测、显示各测量参数动态过程以及曲线、历史数据功能。
4、可现场在数据管理主控机上自由设置采样频率以及调整时钟数据,从而实现时间的完全一致功能。
5、具有GPRS无线组网功能,如果几个小区不在同一个地区,那么可以组网进行综合监测。
6、采用19264点阵液晶和按键操作方式,人机对话简洁方便。
7、采用arm技术,使得采集高,运算速度快,寿命延长。
水土流失泥沙含量监测仪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泥沙含量 0-120公斤/立方米;
径流量0.018-17000毫升/秒;(通过液位计算得出)
2、:泥沙含量小于3%,径流流量误差小于3毫升/秒;
3、液位测量范围: 0-1500m,:±5mm;分辨力: 1mm;
4、通讯接口:RS232、RS485;
5、通讯方式:GPRS无线通讯,可将数据上传到监控中心;
6、显示方式:点阵液晶显示;
7、电压范围:太阳能供电DC12V;
8、工作环境:湿度≤92%(30-50℃);
工作温度:-10-50摄氏度;
9、备电:在无太阳的情况下,蓄电池可连续工作168小时。
10、数据容量:采用8M FLASH存储,固态存储2年数据。
11、采样频率:无采样频率,实时采集。
12、雨强监测数据:0-360mm/h,降雨总量:0.2mm,误差:+/-0.2mm。
13、采用不锈钢制造,符合IP65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