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气象站的发展与对比

 
大家都知道,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它由气象传感器、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电源系统、防辐射通风罩、全天候防护箱和气象观测支架、通讯模块构成,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定时向中心站传输探测数据。
 
 
 
那大家知道自动气象站的发展历程吗?
 
 
 
自17世纪以来,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地面观测形成阶段、高空探测阶段和遥感阶段,其中地面观测业务是气象观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精细化预报的数据基础和数据来源。
 
 
 
地面观测形成阶段时期,观测数据按固定时间间隔集中进行局部天气预报服务。然而,受观测空间范围、大气观测要素种类、数据传输速度、处理能力的影响,并不能提供准确、丰富的地面气象信息。
 
 
 
50年代末,以人工观测为主的气象观测只能测量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等少数几个大气要素。
 
 
 
第二代气象站,由于半导体元件和脉冲数字电路的普及,测量元素增多。但是需要在人工干预的方式下采集实况资料,数据正确性仍以人工检查为主。
 
 
 
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兴起,使得气象观测站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所采用的数据采集器大多与相应的自动气象站配套使用个,当需扩展自动气象站观测功能,增加新的气象要素传感器时,不能直接进行升级。
 
 
 
现如今的自动气象站的发展迅速,作用也越来越完善,比较常见的有室外气象站、一体式气象站。一体式气象站由传感器和采集器两部分组成,能够监测温湿度、风速、风向、PM2.5、PM10、CO2、噪声、大气压力、光照强度等多种气象参数,采用标准MODBUS-RTU通信协议,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自动观测气象状况,将多种环境要素设备组合在一起,安装方便,其RS485信号的远通信距离能够达到2000米。
 
 
 
 
 
设备采用多采集装置一体式设计,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更方便。
 
 
 
 
 
风速风向传感器结构及重量分别经过精心设计分配,能够全方位360度测量风向,转动惯量小,响应灵敏,确保了信息采集的性;监测温湿度、PM2.5、PM10、CO2、噪声、大气压力、光照强度等因素的传感器均采用高灵敏度的探头,具有测量范围宽,信号稳定,高,传输距离远的特点;噪声传感器能够适应30~120dBA宽量程和20~12.5KHz宽频率测量;因一体式气象站能够监测气压量程在0~120Kpa之间,所以它能够在各种海拔高中使用。
 
 
 
一体式气象站可通过485总线直接上传至用户电脑,还可以配置连接GPRS集中器以GPRS/4G的通讯方式,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环境监控云平台组成一体式气象站系统。
 
 
 
系统支持手机、电脑登录,出现数据超限,系统将会以平台告警、短信告警、邮件告警的方式通知用户;系统还具有数据存储分析的功能,支持用户以曲线的方式查看打印历史数据。
 
 
 
应用场景也很广泛。